原始網址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690216/3/1239209445/20040610145934/

發表時間:2004-06-10 14:59:34

  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這份法令規定就是一個「團體」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,它包含能在無形之中有效的約束了「團體」中的人們,促使讓「團體」的運作有一定的規律,更使得這份規律引導著「團體」的系統達到各方面的一個效率最佳化,只是總覺得,步入了2004年的今天,我懷疑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樣會考慮到這種「理所當然」的事情。
  我常常在想著高職唸的三民主義之中的一段話,「人民往往希望有個萬能的政府,卻又害怕有個萬能的政府。」,也想著「政府是人民的公僕」,還有「物盡其用、地盡其利、人盡其才、貨暢其流。」,可能是感覺自小時候就被建立的 國父形象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感覺開始被時間的洪流漸漸淹沒,姑且不論是否針對政黨政治政府,我覺得上面的三段話,似乎已經被台灣社會所反置了一般,我看的感傷,聽的辛酸,想的失望,說的絕望。
  首先說說「萬能政府與人民」這件事情,不論國界,人民的確希望自己的政府有能力,但是卻忽略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對等關係,我們總是吝嗇付出,卻又過度要求,藝人鄭進一以前有一首歌,裡面有一句口白是這樣說的:「天生萬物以養民,民無一物像天還。」,這句話當初我聽到的時候不禁讓我反覆思量許久,仔細想想,無論政府是黑是白,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照規令付出,他們又到底有沒有作事情,這些想通了之後,其實我們會發現,選舉乾不乾淨,官員有沒有收紅包,都不是那麼重要,重要的是,他們做的事情我們看不看的到,實不實際,是不是真正符合整個社會的需要這才是重點,例如教改、塑膠袋、還有讓我痛恨已久的安全帽規定。
  「政府是人民的公僕」,說實話,這句話聽了真的是讓人透心「爽」,但是看看現在社會,民為財役,財為官使,但是官是否真的為「公僕」?別笑死我了,上面的講一句,就一堆鄉親父老兄弟姊妹跟著起鬨,僕?「噗~」就一堆,真有本事就在台灣挑起南北戰爭,我會很樂見其成!
  離題了,不過立場的認知,的確是人們的一個盲點,因為人在極力爭取保有某種地位的時候,其實他已經失去了那個地位,很可笑,可笑的不是地位的失去,而是竟然沒有人去發現他這件事情,而且還沾沾自喜。在這裡我說一件自己想出來的道理:「上帝為何是上帝,因為祂從來不跟人爭上帝這個位置。」
  「物盡其用、地盡其利、人盡其才、貨暢其流。」這段話,耳熟能詳,它訴說了最大效益、最多利益的取得方法,很遺憾的,台灣人的確作到「物盡其用,貨暢其流」也成功的實行了「地盡其利」,但是「人盡其才」這方面,我至今一直不敢茍同,的確,人才難尋,那是因為人才往往不是萬能,當技術與知識被分離開之後,我們往往只能選擇方便判斷的知識,卻無法獲得真正具有技術的人才,打個比喻,一位跟著父親在汽車工廠長大的青年,各方面都不好,甚至只能念到國中,但是對汽車的知識卻很高,跟一個在學校成績斐然,不但有執照也有高學歷,但是沒經驗腦袋也死板反應不夠靈活的青年,到了一間具規模的汽車公司,前者很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,而最大的原因就是「學歷」,而造成學歷有如此地位的就是法令,很遺憾,法令竟然造成了最大的盲點。

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  我也不想說什麼好聽話,也不用什麼專業論點去分析,我只用我認為合理的觀點去看待,事實上,國家無論新增或者修訂的法定之中,有很多都是「多餘的」,記得常常聽到『簡單、迅速、確實』,先聲明,我背書的能力很差,尤其是三民主義是我高職生活唯一一科被當掉的科目,即使我對它還蠻有興趣的,但是我看到那個萬般皆下品的講課老師就不想對課本多看一眼。又離題了,規定這種事情本來就應該「化繁為簡」,簡單又不失精確性,容易理解又確切針對重點,但是對於法律卻是又臭又長,而且三不五時就這邊修一下,那邊增一條,錯了錯了,錯的一塌糊塗。
  的確,修法等動作是需要,因為時代在變,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標準,這是不可置否的,然而台灣的情況,卻又出現了人民與政府兩邊一個巧合的立場,人民希望看到政府的「成績」,政府也希望作出更多「業績」,結果罰單就變成修改新增之下的「戰績」,這何苦呢?這看起來就像是人民催促政府拿出成績,而成績就是更多的法令,結果人民因為新法令被開罰單之後又抱怨不止,這樣不就是人民自找的?
  其實法令方面,政府應該做的不是新增而是修減,這裡我的前提是「自由的台灣」,民不民主在其次,因為國家大事一向不是由人民決定,而責任自然也不會落在人民頭上,重要的是個人生活的空間,記得三民主義的課本有提到自由的意義,似乎是這樣解釋:「不妨礙到他人的自由才是真自由」,就這段話而言,我一直希望用這段話去申訴國家妨礙自由,只是為了騎機車的時候必須要帶上安全帽,讓我無法感受騎車時吹風的感受,我想當然會有人說,起碼多了一個保障,但是難道沒有這條法令,就買不到安全帽,不能帶安全帽了嗎?這應該是看「個人自由」吧!
  還有塑膠袋的處理,減少使用量的出發點是很好,但是環保署似乎沒料到他的便利性和造成的經濟負擔,在沒有一個適當的緩衝計劃下,直接禁止是不太恰當,環保回收袋本身的成本又比塑膠袋高太多,要彌補本錢只能調整價錢,但是要維持客人流量又不能說漲就漲,讓人感覺在台灣生活的壓力實在越來越大,而且很多都是咱們大有為的政府給的。
  其實,我個人認為台灣最大的亂向來自於人民感受的壓力,而有許多壓力就是來自政府規定的這個不准那個不行,讓人民的步調喘不過氣,如果能好好解決台灣社會的氣象應該可以有一個轉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膽小鯊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